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上香(第二更求月票)(2 / 2)

我的公公叫康熙 雁九 1538 字 7个月前

照每日惯例,端了奶茶放在炕几上。
康熙端起奶茶喝着,温度适宜。
一杯奶茶喝完,他身上都暖呼呼的。
这会儿功夫,门口有了动静。
赵昌来了。
康熙看了眼旁边的名单,今天陛见的官员不多,只有四人。
他就点头,示意梁九功传赵昌进来。
赵昌昨晚宵禁后,奉命悄悄前往佟公府,将人口册子、公中账册都给抄了,还将鄂伦岱常用的几个心腹管事给拘了。
原来昨天早上春林回到古北口后,九阿哥虽没有再折腾自己人回京,可是却送信到了古北口总兵衙门,由驿卒送信回京,因要在兵部记档,九阿哥的信写的就比较简洁,除了请安之外,就是“母子平安”四个字。
康熙见了,就晓得九阿哥的意思。
这是追上人了,没有隆科多。
这也是意料之中,毕竟那比对上的尸骸还在景山后殿没有棺殓。
驿卒将九阿哥请安折子下午就递到兵部。
兵部没敢耽搁,直接送到御前。
康熙见了,没有立时发作,而是等到二更宵禁,才吩咐赵昌去佟公府拿人。
鄂伦岱一家,康熙也传了口谕,勒令禁足,亦不许下人外出行走。
佟公府没有贴封条,可实际上跟封了差不多。
门外没有安排护军把守,可也安排人盯着。
这几日京城,看似太平无事,可是消息灵通的人家,都察觉出不对来,大家觉得跟九阿哥脱不得干系,可是到底什么干系,一时还说不清。
昨天九阿哥折子到了兵部,这一登记,就落到人眼中。
经过一晚上的发酵,消息已经传了好几轮。
母子平安!
这是有故事!
是九阿哥养了外宅?添了皇孙?
这是跟皇上报喜?
总觉得不大对头。
这私孩子的事情,搁在谁家都是丑闻,瞒还来不及呢,还能直接往御前报备?!
那要不是九阿哥的外宅,就叫人多寻思几分。
能让九阿哥操心的,还能让皇上惦记,这“母子平安”的母,许是还有另外一个身份。
这个,这个……
不敢想啊……
康熙哪里晓得,平日里就看着旁人背黑锅,眼下他这里也来了一口。
他正看着赵昌递上来文书,上面是昨晚连夜讯问出来的供词。
奉鄂伦岱之令,护送隆科多一家去宁古塔的管事,一个叫胡三,一个叫贾四,两人都是佟家户下人口。
贾四家里看着都正常,父母健在,儿女也大了,已经进府当差。
胡三这里,天煞孤星似的,父母已经不在,两个兄弟是佟国纲身边仆兵,随主子一起死在乌兰布统。
长嫂有一个儿子,没有改嫁,二嫂没有儿女,当年就改嫁了。
没两年长嫂病故,胡三也没有说亲,全心抚养侄儿,结果一场风寒,孩子就没了。
看到这里,康熙的眼神定了定。
这多半是胡三的软肋了。
三房就这一根独苗。
对隆科多下手的,也当是此人。
康熙生出愤怒来。
这种操弄人心的手段,实是令人齿冷。
胡家本是忠仆,胡三也是鄂伦岱心腹,谁能想到这人已经成了提线木偶?
佟国维跟鄂伦岱叔侄之间,康熙跟他们认识了四十多年,从始至终怀疑的只有佟国维一人。
他心里有些乱,面上平静无波,摆摆手打发赵昌下去。
鄂伦岱鲁莽直白,却是叫人在账上支了一千两银子去宗人府“打点”。
等到隆科多挨了一百鞭子,还能出京,他晓得御前的意思,就撂下此事。
少一时,康熙将今日陛见的四个官员都见了,没有叫人传早膳,而是叫了辇,往景仁宫去了。
景仁宫修缮完毕,如今正殿供着他生母孝康章皇后的神主。
康熙进了景仁宫正殿,就看到凤位的位置改成了供桌。
神主牌位之前,供奉着鲜果跟干果。
康熙望向这边的总管太监。
那太监知趣,双手捧了香敬呈上。
康熙接过来,点了三炷香,心里乱糟糟的。
他亲缘薄,几乎没有与父母相处的记忆。
越是如此,他越是渴盼这一份父母之爱。
宫里,他侍奉孝敬嫡母如生母,是贪恋这母子之情;宫外,他抬举佟家,一门双公,也是因顾念这份母子之情。
宫里太后回报他的,是情同骨肉,一片慈心。
宫外呢?
佟家回报他的,是什么?
是杀妻之恨……
是杀子之仇……